茶师周旭东话茶品茶

    更新时间:2015-11-03

 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民庆祝中秋节这一传统佳节之际,印第安纳波利斯孔子学院和WFYI合作开展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茶文化讲座。此讲座也是印地孔院以“孔子学院日”为主题主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之一。讲座在WFYI举行,主讲嘉宾是广州启秀茶城的国家认证高级评茶师周旭东先生及其夫人国家认证高级茶艺师魏秀红女士。

 

 

  茶文化讲座以话茶开启。周旭东先生先为观众介绍了中国的茶文化。他首先以喜茶之人斟茶或品茶时所散发出的绅士或优雅之气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形象地描述了茶在社会交往中的功用。周先生还引经据典地阐述了关于中国茶文化的三种说法:神话说、模糊利用说和记传说,如陆羽的《茶经》和赵佶的《大观茶记》。其中提到的“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毒,得荼(茶)而解之”,令听众对茶的另一功用大为惊叹。至于茶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延扬至今,周先生认为那是中国历代文艺青年和崇尚风雅之官僚共振的结果。而且,他以史为线,阐述了茶在奢侈糜乱的社会风气中,对产生俭约健康的饮食取向和“删繁就简、精行俭德”的生活理念的引导作用。周先生还将茶的流行范围和扩散方式概括为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的南北仕族因茶结缘,渐成门生聚合。唐宋盛世之时,在文人的推动下,饮茶方式进入中原文化。明清时代,饮茶再次成为全民的狂欢。
  话茶之后,就是品茶了。魏女士和周先生先后示范沏茶,并邀六位观众品茶。他们都身着茶服,分别在代表着阴和阳的不同的茶桌前正襟危坐,为“品茶人”沏茶。魏女士沏的是安徽祁红茶。伴随着古典音乐,她缓慢而熟练地一道又一道工序地忙碌着。不觉间,一阵玫瑰香扑鼻而来,茶已斟好,六位“品茶人”举杯共饮,齐声称赞。周先生沏的是龙井茶。他说由于龙井茶很娇嫩,采下来之后便被密封起来,以减少氧化。因此,温壶之后沏茶之前要摇一摇茶壶,使茶叶苏醒。也因其娇嫩,注水时不能直接注在叶片上,要注在茶叶旁边,使其慢慢浸湿。观众们屏息凝视,欣赏着周先生将沉睡的茶叶唤醒的过程。苏醒后的龙井茶,散发着清新的豆香。众人未饮先醉。待茶沏好,大家扶杯呷茶,如坠梦境。
  品茶结束,伴着热茶的轻烟,大家吃一口月饼,抿一口茶,悠然自得的下午茶时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