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美国人说汉语,宣传中国文化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孔子学院的重要工作。本孔院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如中国节、中国语言文化节等一直为印地人所熟知。然而,印地孔院在汉语教学方面的成绩却鲜见报端。为响应学生们的呼声,在此特与大家分享一下印地孔院在非学分汉语课方面的教学成果。
在汉语教学方面,印地孔院承担着IUPUI中文项目的大部分学分课程,并单独开设非学分课,教职员工免费汉语班,还提供一对一课外辅导。非学分课主要针对社会人士以及由于时间冲突等原因不能选修学分课程的大学生而设。上课时间是晚上六点到八点,每周一次。按照汉语水平的高低,非学分课分为“汉语会话1”、“汉语会话2”、“汉语会话3”和“汉语会话4”。每一课程时长6周,每周2小时。
赵海霞老师和她的学生
本学期“汉语会话1”和“汉语会话2”的任课老师是我校外派教师赵海霞。4名背景各异的学生由于这门汉语课聚在一起,他们是:房地产商人Douglas Huntley先生,律师Bill Schabler先生,销售经理Barry Haley先生,某公司HRJoseph Whitsett先生。“汉语会话1”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发音,能够使用最基本、最有用的词语句子;简单了解汉语语法和中国文化。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发现他们所学到的远远超过了课程目标和他们对该课程的预期。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此时,在IU医学院工作的Ryan Cook先生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未等“汉语会话2”结束,未等孔院向学生们征询课程反馈,孔院便收到了Douglas Huntley先生写的一封长长的邮件。他说到(下面是就他邮件内容的中文译文):“孔院的汉语课是我们意料之外的最好的语言课。在上汉语课之前,我脑海中的语言课是很平常、很无聊的。可结果我们得到了太多太多,上汉语课总是令人激动。赵海霞老师不仅教学专业、态度专注,而且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我们热爱赵海霞老师,我们不仅学到了汉语词汇、语法、句法,还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Bill Schabler先生给中方院长吴门吉副教授和赵海霞老师发了一份正式庄重、如“律师函”般的推荐信。他在信中说到(后为中文译文):“赵海霞老师的教学激情使上汉语课成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她的课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组织有序。她给了我继续学习汉语的强烈动力。我会给每一个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人推荐孔子学院的汉语课。”根据以往的经验,晚上的课大家就是学点儿基本口语,学完一期后常常就中断了。会话1的学生全部留下来进入会话2的学习,这是第一次。
起初,学生们上汉语课的目的就是学一点儿能够与中国客户、中国朋友进行沟通的汉语。没想到的是,汉语课使他们尝到了学习外语的喜悦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每次上完课,他们都依依不舍,继续和老师在孔院分享在中国的经历,询问跟中国文化有关的问题,有时甚至谈论将近一个小时,大家却浑然不觉。上课之前,有的学生经常提前半个小时到孔院练习汉语。短短12周的汉语课,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与中国人打招呼、介绍家庭、谈论职业、邀请朋友、点菜、买东西等语言知识,还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了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学生们说,孔院的汉语课也成为促使他们参与孔院文化活动的推动力,比如孔院组织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和中国语言文化节等等。
客户脸上的微笑,中国朋友对自己汉语能力的肯定,用汉语成功交际的成就感等,使学生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一致慷慨地将之归功于印地孔院,归功于孔院的汉语老师。学习汉语之前,这些学生都有在中国旅游或学习的经历。在印地孔院学习汉语之后,他们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待。如今,他们正满腔热情地筹划着一个新的中国之旅。他们也相约在“汉语会话3”和“汉语会话4”中再会。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印地孔院的汉语教学会越来越好。(印第安纳波利斯孔子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