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音乐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以广东民间曲调和部分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在演奏上使用装饰音和“加花”所产生的音色和风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它具有岭南文化“折中中西,融会古今”的特点,以及较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广东音乐早期以琵琶或扬琴为主奏乐器,辅以箫、筝、椰胡、二胡、三弦等。民国初年逐渐形成三种基本乐器组合,一是二弦、竹提琴、三弦(或月琴)的“三架头”硬弓组合;二是以唢呐为主奏配以打击乐器;三是洞箫、椰胡、琵琶(秦琴)的组合。到上世纪20年代作曲家们受到西方乐器的启发;把二胡的丝弦改为钢弦,创出粤胡(又称高胡),改良扬琴,加人琵琶(或秦琴),形成软弓“三架头’组合。到上世纪20~40年代,广东音乐的作曲家们又尝试使用数十种西洋乐器与中式民族乐器合奏,从中筛选出小提琴、萨克斯管、电吉他、木琴等几种,使广东音乐音色变化更丰富,表现力更强。因此说广东音乐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
广东音乐由于曲调悠扬、婉转动听,不单广东人喜爱,全国人民甚至外国人也都十分喜爱,故历来就有“凡有华侨处,既有广东音乐知音”的说法,其中《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广东音乐名曲,已成为乐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而经常被各类音乐会演奏。